【资料图】
8月15日,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的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中,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完成的《全国生态状况变化(2015-2020年)调查评估》成果正式发布。
调查评估显示,2015-2020年,全国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。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,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,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,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,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逐步提高。同时,我国生态本底脆弱,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然较低,重要生态空间被挤占的现象依然存在,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,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。
调查评估表明,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。各类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均有所减小,2015-2020年全国发生变化的生态系统面积为11.4万平方公里,变化幅度为0.24%/年,小于前5年的变化幅度。全国优良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占比超过43%。全国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,2015-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等级提升的区域面积占比为11.67%,自然生态系统质量“优和良”等级面积占比高于“低和差”等级面积占比。
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中有升。水源涵养、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基本稳定,防风固沙量和地上植被固碳量持续增加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减少。城镇空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,2015-2020年增幅为6.31%,重要生态空间人类活动干扰得到有效管控。国家战略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。京津冀地区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态势得到扭转,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、流域整体水质得到改善,粤港澳大湾区自然岸线保护力度增强。2000-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显著变绿,“绿线”向西移动了约300公里。
据悉,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是一项针对我国生态国情的基础性调查。本次调查评估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、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工作,未来还将为各级地方政府、各相关部门单位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。
标签: